中国能建拟投资10亿美元布局埃及新能源与海水淡化
中国能建拟投资10亿美元布局埃及新能源与海水淡化

中国能建拟投资10亿美元布局埃及新能源与海水淡化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能建)计划未来五年内在埃及投资10亿美元,聚焦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和储能领域,助力埃及清洁能源转型和水资源安全战略。

这一投资不仅深化中埃能源合作,还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重要角色。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埃及生意经”系列第133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投资背景与战略意义

2025年9月,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Mostafa Madbouly)在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期间,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CEEC)董事长兼总经理倪真(Ni Zhen)会晤,双方就深化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及储能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

中国能建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向埃及投资10亿美元(约合8.54亿欧元),重点布局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助力埃及实现能源转型和水资源安全目标。

埃及近年来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电力结构的比例提升至42%,并计划在五年内将海水淡化产能从目前的140万立方米/日增至1000万立方米/日,长期目标达3000万立方米/日。 中国能建的投资计划与埃及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不仅将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还将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地化生产增强埃及的能源和水资源自主能力。

二、中国能建在埃及的深耕与布局

作为中国国有企业,中国能建自2009年起在埃及开展业务,已完成14个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

近期,中国能建将其北非及中东区域总部迁至开罗,显示出对埃及市场的长期信心和战略重视。

此次投资将聚焦三大领域:

1.   可再生能源:埃及国内电力需求每年在5至6吉瓦之间,且具备向欧洲出口能源的潜力。 中国能建计划通过建设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支持埃及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同时探索能源出口的可能性。

2.   海水淡化:埃及水资源匮乏,海水淡化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中国能建将助力埃及实现海水淡化产能的快速增长,并推动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本地化生产。

3.   储能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储能技术对于平衡电网负荷至关重要。中国能建计划引入先进储能解决方案,提升埃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三、中埃合作的新机遇

中埃能源合作近年来不断深化。2023年,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与多家中国企业签署了价值147.5亿美元的绿色能源投资协议,涉及绿色氢能、氨气生产及可再生能源项目。

2024年,中国企业博达新能在埃及启动了年产能2吉瓦的N型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工厂建设,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埃及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能建的投资计划不仅是对埃及绿色经济潜力的认可,也是在区域竞争中的战略布局。当前,来自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投资者正在埃及加速布局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中国能建通过整合水务和能源解决方案,力求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埃及政府也在积极为外资创造有利条件。总理马德布利表示,将为中国能建提供激励措施和监管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组件的本地化生产。 此外,埃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正与中国能建探讨联合发电项目及技术本地化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伙伴关系。

四、区域与全球影响

中国能建的投资不仅对埃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北非和中东地区的能源转型产生深远影响。开罗作为中国能建区域总部的设立,标志着埃及正成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重要枢纽。

此外,埃及的能源出口潜力使其在欧洲能源市场中具有战略价值,尤其是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绿色转型的背景下。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和海水淡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投资能力,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持续扩大影响力。中国能建在埃及的项目将成为中资企业在海外绿色投资的又一成功范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