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政府正式启动阿尔赫兰综合发电与海水淡化项目一期招标,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8吉瓦,旨在应对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及基础设施老化带来的电力和水资源压力。
这一公私合营(PPP)模式项目吸引了全球能源巨头的激烈竞争,同时通过独特股权结构向科威特公民开放投资机会,展现了政府在能源转型与社会参与中的平衡努力。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科威特生意经”系列第19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阿尔赫兰项目:能源与水资源的双重解法
科威特位于波斯湾沿岸,长期面临电力需求激增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挑战。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夏季高温导致的用电高峰,使该国电力系统不堪重负。
近年来,基础设施维护滞后进一步加剧了电力短缺,部分地区甚至实施了计划性停电。为此,科威特政府启动了阿尔赫兰综合发电与海水淡化项目,旨在通过现代化的能源与水务设施,缓解国家能源与水资源的双重压力。
阿尔赫兰项目位于科威特城以南100公里处的波斯湾沿岸,设计装机容量为1.8吉瓦,同时每天可生产1.25亿加仑的饮用水。
这一综合设施不仅将为科威特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将显著提升淡水生产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与工业需求。项目采用公私合营(PPP)模式,涵盖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及最终移交等全生命周期,合同期限长达25年。
2. 三强争霸:全球能源巨头的角逐
阿尔赫兰项目一期招标吸引了三家预审合格的财团参与竞争,分别是:
(1) 阿布扎比国家能源公司(TAQA)领衔的财团,依托其在中东地区丰富的能源项目经验,展现了强大的技术与融资能力。
(2) 沙特ACWA Power牵头的财团,作为中东能源市场的领先企业,其在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领域的成功案例为其加分不少。
(3)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领导的财团,代表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市场日益增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此外,卡塔尔Nebras Power和日本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oration)等公司也具备参与资格,显示出项目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吸引力。最终中标的财团将组建一家项目公司,与科威特政府签订为期25年的电力与水务销售协议。
3. 公私合营模式:创新融资与公民参与
阿尔赫兰项目采用的公私合营模式是科威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创新。依据科威特PPP框架,项目公司股权结构独具特色:
(1) 战略伙伴(国内或国际企业)将持有26%至44%的股份,负责项目的主要运营与技术支持。
(2) 科威特公民将有机会认购50%的股份,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公众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感,同时为公民提供投资回报机会。
(3) 剩余股份由政府持有,确保国家对项目的战略控制。
这种股权模式不仅吸引了国际资本,还通过向公民开放投资,增强了社会凝聚力。科威特政府希望通过这一模式,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同时为未来的能源项目树立范例。
4. 电力危机背景:迫在眉睫的能源转型
阿尔赫兰项目的启动正值科威特电力系统面临巨大压力。自2024年以来,全国多地因电力供应不足而实施计划性停电,凸显了现有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高温天气、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高了电力需求,而老化的发电设施和维护滞后使得供电稳定性雪上加霜。
在此背景下,科威特政府加速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025年8月,科威特伙伴关系项目管理局(KAPP)已与ACWA Power和海湾投资公司(Gulf Investment Corporation)签署了价值超过32.7亿美元的合同,用于阿尔祖尔北部项目二期和三期的开发。
阿尔赫兰项目作为另一项旗舰工程,标志着科威特在能源多元化与现代化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步伐。
全球能源转型中的科威特角色
阿尔赫兰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国内电力与水资源短缺,更体现了科威特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作为传统石油出口国,科威特正通过投资综合能源项目,逐步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同时提升海水淡化技术以应对水资源稀缺。
此外,项目采用的PPP模式为其他中东国家提供了借鉴。通过引入国际资本与技术,科威特得以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向公民开放股权的做法,也为区域内的能源项目融资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