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长班达尔·阿尔霍赖夫近日访华,与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敏实集团(Minth)高层会晤,聚焦汽车供应链本地化合作。
这场高规格对话,正值沙特“愿景2030”加速工业转型之际,中国企业借中东矿产资源红利,强势切入电动汽车(EV)生态。
敏实作为铝电池盒全球领军者,此番携手或重塑区域供应链格局,助力沙特从石油依赖转向高科技制造。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中东生意经”系列第158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在沙特“愿景2030”蓝图下,王国正急切寻求摆脱石油单一经济的枷锁,转向多元化工业体系,尤其是利用本土丰富铝矿资源,打造高端制造业链条。
9月29日,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长班达尔·阿尔霍赖夫率团抵达中国宁波,亲临敏实集团总部,深入考察其先进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这次访问并非寻常礼节,而是直击痛点:如何将沙特铝土矿优势转化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敏实集团,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已然蜕变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外饰件和车身结构件供应商。
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宁波,目前全球员工逾2.2万人,旗下4大产品线涵盖塑料件、金属饰件、铝件及电池盒等,业务网络辐射三大洲14国,77家工厂与办事处服务于逾70个国际汽车品牌。
敏实特别在电动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电池盒和车身结构件供应商之一。
其铝电池盒产品,不仅轻量化设计提升EV续航里程,还符合欧盟REACH等顶级环保标准。
公司官网数据显示,敏实拥有5大研发中心和50多家生产基地,遍布中国、美国、德国、泰国等国,正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模块化、智能化的创新路径。
阿尔霍赖夫部长在敏实工厂亲眼见证了自动化生产线如何将铝合金铸造成精密电池外壳。
会谈中,双方围绕铝制汽车零部件的联合开发、供应链本地化以及绿色制造展开深入磋商。
沙特方面强调,利用本土铝矿产能,敏实可协助建立中东首个EV电池组件工厂,推动王国从原材料出口向成品制造跃升。
这与沙特近期签署的多项中资合作备忘录一脉相承,旨在吸引外资注入价值800亿美元的800个关键项目,包括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
这一合作看似技术交流,实则暗藏地缘博弈张力。中东作为全球铝产量前茅地区,却长期受制于上游开采,缺乏下游高附加值环节。
中国企业如敏实,正乘“一带一路”东风,填补这一空白。敏实不仅提供硬件,还输出工装模具业务——其模具与夹具技术,已助力全球车企缩短开发周期30%。
在EV市场,敏实电池盒业务占比已超40%,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深度绑定。此次沙特携手,或将敏实推向中东北非(MENA)新高地,预计首期投资将达数亿美元,涵盖从铝合金加工到智能装配的全链条。
行业影响更如多米诺骨牌般连锁。沙特汽车产业尚处起步,2024年本土产量不足10万辆,但“愿景2030”目标直指2030年百万辆产能。
敏实入局,将加速MENA地区EV供应链本土化,降低欧洲车企对亚洲依赖,同时缓解全球铝价波动风险——当前铝价已因地缘冲突上涨15%。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出口订单,更是战略桥头堡:中东铝资源可反哺国内EV电池短缺,助力“双碳”目标。更深层看,在美欧贸易壁垒加剧的当下,中沙合作凸显新兴市场韧性,敏实等企业或成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