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在2025年上半年成为阿拉伯国家中中国光伏板第三大进口国,进口量达0.95吉瓦,同比增长0.81吉瓦。
这一增长得益于该国多个新能源项目的启动,反映了阿拉伯地区利用丰富光伏资源、推动能源多元化的趋势。
根据华盛顿能源研究机构ATTAQA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中从中国进口光伏板的排名跃升至第三位,进口量达到0.95吉瓦(GW),较去年同期的0.14吉瓦大幅增长0.81吉瓦。
这一激增与伊拉克多个重大光伏项目的启动密切相关,例如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合作开发的250兆瓦光伏电站,预计将于年底投入运营。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伊拉克生意经”系列第79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ATTAQA报告指出,阿拉伯国家正积极利用其全球最高的光伏辐射水平,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2025年上半年,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苏丹首次进入中国光伏板进口前十名,取代了阿曼等国家。
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约旦、也门、苏丹和黎巴嫩。
沙特阿拉伯凭借其激进的光伏扩张计划位居榜首,其次是阿联酋。
伊拉克的能源转型需求迫切。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伊拉克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仅为1,599兆瓦,远低于其能源需求。
该国长期面临电力短缺,近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依赖进口,包括天然气。
为应对这一挑战,伊拉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到2030年实现1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供应的33%。
其中,位于巴士拉的“巴士拉之阳”项目是伊拉克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之一,由TotalEnergies主导,计划发电1,000兆瓦,惠及25万户家庭。
该项目已进口超过12.6万个光伏板,是价值270亿美元的综合能源项目(Gas Growth Integrated Project, GGIP)的一部分。
此外,中国能建集团(CEEC)也与道达尔能源签署了1吉瓦光伏电站的EPC合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
阿中产业研究院(ACIEP)指出,中国光伏产品以高性价比和先进技术在阿拉伯市场占据优势。
2024年,中国光伏板出口增长10%,其中超一半流向全球南方的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在伊拉克,廉价的中国技术不仅帮助缓解电力短缺,还推动了库尔德斯坦地区等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伊拉克政府还计划通过本土化生产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伊拉克工业与矿产部下属的Al-Zawraa公司宣布,将建设一座年产750兆瓦的光伏板制造厂,以支持国家清洁能源战略。
此外,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巴格达、巴士拉和苏莱曼尼耶设立了光伏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光伏安装和维护专业人才,助力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伊拉克的电力基础设施薄弱为光伏项目带来挑战。
脆弱的电网系统要求更高的产品和技术标准,例如低短路比率(SCR)下的稳定运行。
中国企业如阳光电源通过技术创新,如“1+X”模块化逆变器和Stem Cell Grid技术,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确保了电网连接的稳定性。
伊拉克在2025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光伏板的显著增长,标志着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进步。
得益于国际合作和中国技术的支持,伊拉克正加速实现能源多元化目标。
然而,要实现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伊拉克仍需克服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同时加强本土化生产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