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加速向中国看齐:超越传统市场新突破
突尼斯加速向中国看齐:超越传统市场新突破

突尼斯加速向中国看齐:超越传统市场新突破

近年来,突尼斯积极调整其国际经贸战略,寻求突破传统市场的局限,特别是在与中国关系上的新突破。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突尼斯正通过一系列高层互访、经贸展会和投资协议,加速与中国的合作步伐,力求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本文将深入分析突尼斯与中国经贸关系的现状、潜力与挑战,探讨其如何通过多元化合作实现经济转型。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突尼斯生意经”系列第6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突尼斯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现状

突尼斯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近年来显著升温,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FOCAC)的框架下,双边合作进入新阶段。

根据突尼斯贸易和出口发展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已成为突尼斯第三大消费品供应商,贸易额约为22亿美元(约67亿突尼斯第纳尔)。

然而,突尼斯对中国的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0.2%,贸易逆差明显,反映出双方经贸关系的结构性不平衡。

2024年5月28日至6月1日,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Kais Saied)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访华,双方签署了多项经济技术合作、绿色发展和投资协议,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

2025年6月,突尼斯贸易和出口发展部长萨米尔·阿比德(Samir Abid)率团参加在长沙举办的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进一步巩固了双边合作的框架。

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代表团随后于7月访问突尼斯,探讨在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出口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突尼斯的战略定位是其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优势。作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和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的成员,突尼斯拥有通往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地理优势。突尼斯政府强调其作为“非洲与欧洲桥梁”的角色,试图通过与中国合作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重点合作领域与进展

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中突合作的核心领域之一。中国企业在突尼斯的多个大型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比塞大桥(Bizerte Bridge)项目由中国公司承建,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深层基础施工,总投资约7.61亿突尼斯第纳尔(约2.5亿美元)。此外,突尼斯埃尔门扎赫奥林匹克体育场(Olympic Stadium of El Menzah)的重建项目也引入了中国技术专长,双方于2025年6月3日就技术细节达成一致。

中国还参与了突尼斯的公共交通现代化。2024年,突尼斯首次引入中国制造的公交车,标志着两国在交通领域的合作迈出新步伐。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突尼斯的基础设施,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非洲市场的切入点。

2. 科技与制造业投资

中国企业在突尼斯的科技和制造业投资近年来显著增加。

华为自1999年以来在突尼斯的ICT领域深耕,近期与突尼斯外国投资促进署(FIPA)讨论了进一步扩展计划。

此外,中国企业中材国际以4.18亿突尼斯第纳尔(约1.37亿美元)收购了位于扎古安(Zaghouan)的巴西水泥厂股份,山东海王化工则计划投资9500万美元建设溴衍生品工厂。这些投资表明中国对突尼斯制造业的兴趣日益浓厚。

汽车零部件制造是另一潜力领域。中国企业泰康电子计划在突尼斯设立汽车零部件工厂,瞄准欧洲和非洲市场。突尼斯官员强调,该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欧洲市场的便捷通道。

3. 农产品出口

突尼斯的橄榄油和椰枣等高潜力农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2025年7月,武汉扬逻港服务公司表示愿意在物流、资金和技术方面支持突尼斯企业,以确保这些产品符合中国市场的质量和文化标准。突尼斯出口促进中心(CEPEX)与约25家突尼斯企业共同参与了相关谈判,旨在提升出口能力。

然而,突尼斯面临中国严格的贸易法规挑战。为此,突尼斯正在加强出口产品认证,并通过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其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2023年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突尼斯20家企业参展,展示其在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潜力,成果显著。

三、政策支持与战略对接

突尼斯的经贸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自2018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突尼斯签署了多项协议,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整合。

突尼斯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员国,2025年6月AIIB年会期间,中国确认将派遣技术代表团赴突尼斯评估发展项目机会。

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自2021年7月25日起推动的“东方外交”战略,明确提出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关系。这一政策旨在减少对传统西方伙伴(如欧盟和美国)的依赖,多元化其经济合作伙伴。

突尼斯总理卡迈勒·马杜里(Kamel Madouri)在2024年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进一步呼吁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数字经济等高潜力领域加大投资。

此外,突尼斯的2026-2030年发展计划强调通过区域发展、公共投资和中小企业支持实现经济转型。这一计划与中国的投资重点相辅相成,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挑战与机遇

1. 贸易逆差与市场准入

尽管中突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贸易逆差仍是主要挑战。2021年,突尼斯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32.63亿突尼斯第纳尔,占其总贸易逆差的近三分之一。 突尼斯出口产品种类有限,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商品,难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此,突尼斯需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2. 投资环境的制约

中国投资者对突尼斯的政治不确定性、保守的商业环境和严格的财税政策有所顾虑。 尽管突尼斯在2017年推出了新的投资法以吸引外资,但外国直接投资(FDI)占GDP的比例仍较低,2024年仅为2.5%-3%。 突尼斯需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程序,以吸引更多中国投资。

3. 地缘政治与区域竞争

突尼斯在地缘政治中的定位相对较弱,其外债负担、能源依赖和非法移民问题限制了其国际影响力。 然而,突尼斯的战略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为其提供了独特优势。通过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突尼斯有望在非洲和欧洲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突经贸合作有以下几个关键方向:

1.   绿色经济与可再生能源

突尼斯计划加速可再生能源投资,与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 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的经验可为突尼斯提供技术支持。

2.   数字经济与技术转移

随着华为等中国企业在突尼斯的布局,双方在5G、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3.   区域市场拓展

通过AfCFTA,突尼斯可作为中国进入非洲市场的桥头堡,特别是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

4.   文化与教育交流

加强人文交流,如通过设立孔子学院或职业教育项目,可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

六、结论

突尼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正处于历史性机遇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资和农产品出口等领域的深化合作,突尼斯不仅能够平衡贸易逆差,还可借助中国资本和技术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突尼斯需克服内部挑战,优化营商环境,并与中国在政策协调和市场准入方面进一步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突关系有望成为新兴市场合作的典范,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的未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