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95%的国土被沙漠覆盖,却从中国、澳大利亚等地进口建筑用沙,以支持“2030愿景”宏大项目。这一现象背后,凸显全球沙子资源短缺与中沙经贸合作的新机遇。
沙特阿拉伯,这个沙漠覆盖95%国土的石油王国,因其“2030愿景”驱动的超级项目,如NEOM、红海计划和吉达经济城,正成为全球建筑用沙的进口大国。
尽管沙特沙漠沙子资源看似无穷,但这些风化形成的细腻沙粒无法满足现代建筑需求。
据《印度时报》报道,沙特从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地进口优质建筑用沙,以支撑其耗资数千亿美元的基建热潮。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370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沙特为何需要进口沙子?
沙漠沙子虽多,却因长期风化,颗粒过于光滑、圆润,无法与水泥有效黏合,难以用于生产高强度的混凝土。
而现代建筑,尤其是NEOM等“2030愿景”核心项目,要求使用来自河床、湖泊或海底的粗糙、棱角分明的沙子。
这些沙子颗粒能更好地与水泥和水结合,形成坚固的混凝土,满足摩天大楼、港口和高铁等工程需求。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数据,全球每年消耗约500亿吨沙子,是地球上使用最广泛的固体材料,但适合建筑的优质沙子仅占一小部分。沙特因本地缺乏此类资源,不得不依赖进口。
2023年,沙特从澳大利亚进口了约14万美元的建筑用沙,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沙子供应商之一,也在沙特基建热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2. 中国在沙特沙子市场的角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沙子出口国之一,凭借其丰富的河床和海洋沙资源,以及成熟的采掘和加工能力,成为沙特建筑用沙的重要来源国。
根据世界经济复杂性观测站(OEC)数据,2023年中国沙子出口总额位居全球前列,供应范围覆盖中东、东南亚等地。
沙特“2030愿景”项目,如NEOM的线性城市The Line和Oxagon港口工业综合体,对高品质沙子的需求激增,推动了中国沙子对沙特的出口。
阿中产业研究院(ACIEP)指出,中国企业在沙特基建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仅限于沙子出口,还涵盖电力、铁路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中国水电基础局承建的NEOM桩基项目,创下中东地区最大、最深桩基纪录,显示了中国在沙特高端工程领域的竞争力。
3. 沙特“2030愿景”与沙子需求
沙特的“2030愿景”旨在摆脱石油依赖,推动经济多元化,NEOM等项目是其核心支柱。
NEOM总投资超5000亿美元,占地2.65万平方公里,计划打造零碳智慧城市,包含170公里长的线性城市The Line和浮动工业综合体Oxagon。这些项目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巨大,尤其是优质沙子,用于混凝土、道路和港口建设。
然而,沙特面临全球“沙子危机”的挑战。UNEP警告,全球优质沙子资源因过度开采而迅速减少,采沙活动还导致河道侵蚀、生态破坏等问题。沙特为减少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倾向于从中国等国进口加工成熟的沙子,而非本地大规模开采。
4. 中沙合作的新机遇
中国与沙特的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下持续深化。
2022年,中沙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涵盖能源、基建、矿业等多个领域。沙特从中国进口沙子,不仅满足了基建需求,也为中国砂石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此外,中国企业还在沙特探索替代沙子的解决方案。
例如,部分企业推动M-sand(机制砂)技术,通过粉碎岩石生产适合建筑的沙子,减少对自然沙的依赖。同时,回收建筑废料的工艺也在沙特试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5. 全球沙子危机的启示
沙特从中国进口沙子的现象,折射出全球沙子资源的稀缺性与地缘经济的重要性。沙特“2030愿景”项目的推进,不仅为中国砂石行业带来商机,也推动了中沙在新能源、基建和智慧城市领域的深度合作。
未来,随着沙特基建热潮持续,中国企业有望在沙子供应链、绿色技术和工程承包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为全球可持续城市化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