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以73-75美元/千瓦时的创纪录低价采购4.9吉瓦时电池储能系统,接近中国价格水平,标志着全球储能经济进入新阶段,助力沙特“2030愿景”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393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沙特电池储能价格创新低,挑战全球市场格局
沙特电力公司(SEC)近期与中国的海辰储能和沙特本土工程承包商Alfanar Projects签订合同,在沙特北部塔布克(Tabuk)和哈尔(Hail)建设两座总容量为4.9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每千瓦时安装成本仅为73-75美元。
这一价格不仅创下中国以外的全球最低纪录,接近中国市场的65-101美元/千瓦时水平,还远低于美国(236美元/千瓦时)和欧洲(275美元/千瓦时)的平均价格,凸显了全球储能成本快速下降的趋势。
2. 项目细节与技术亮点
这两座储能项目各具备500兆瓦/4小时的容量,总计4.9吉瓦时,分别位于塔布克(2.45吉瓦时)和哈尔(2.45吉瓦时)。
项目采用海辰储能的1175Ah大容量磷酸铁锂(LFP)电池,封装在专为极端环境设计的6.25兆瓦时“沙漠鹰”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中,确保在沙特高温气候下的高耐用性和稳定性。
合同设备供应总值分别为塔布克1.79亿美元、哈尔1.83亿美元,工程、采购和建设(EPC)成本分别为1.16亿美元和1.18亿美元。项目预计于2026年完成调试。
3. 全球储能成本下降的推动力
全球电池储能成本的下降得益于制造过剩、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技术进步。
2024年,全球电池组价格下降20%,至115美元/千瓦时,为2017年以来最大年度降幅。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在2024年达到69吉瓦,同比增长近一倍。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指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推动了价格下降,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部分项目已实现65美元/千瓦时的超低价格。沙特项目的价格突破表明,区域成本差异正在缩小,全球储能市场竞争加剧。
4. 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支点
这些储能项目是沙特“2030愿景”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到2030年实现5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储能系统将提供负荷转移、频率调节、电压支持和黑启动等关键电网服务,解决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问题,避免可再生能源削减和负电价现象。
沙特还计划到2025年运营8吉瓦时、2026年运营22吉瓦时储能项目,2030年达到48吉瓦时,跻身全球第三大储能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此外,沙特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NREP)积极推进储能布局,已向中国企业比亚迪(BYD)和 Sungrow 分别授予12.5吉瓦时和7.8吉瓦时的储能合同,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储能领导地位。沙特阿美(Saudi Aramco)与国有矿业公司Ma’aden合作,计划2027年开始商业化锂生产,保障电池供应链安全。
5. 全球能源经济的影响
沙特储能项目的低价标志着可再生能源加储能的经济性已超越传统火电和燃气发电,即使不依赖补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正在改变电力系统格局,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容量将超过500吉瓦。
沙特的突破性价格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标杆,可能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部署,特别是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然而,区域价格差异仍存。美国和欧洲的高成本部分归因于供应链限制和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沙特的成功得益于与中国制造商的合作,后者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路透社分析指出,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正在重塑全球储能竞争格局,对欧美制造商构成挑战。
6. 未来展望
沙特电池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张预计将持续。根据市场研究,沙特储能市场收入将从2023年的1.976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6.9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9%。住宅储能领域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反映出电力需求波动和成本变化推动的消费者需求。
沙特的低价储能项目不仅提升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其他新兴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随着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持续下降,全球能源转型将迎来新的加速期,沙特无疑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