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元!中国轮胎企业拟在埃及建厂
10亿美元!中国轮胎企业拟在埃及建厂

10亿美元!中国轮胎企业拟在埃及建厂

埃及与中国赛轮集团签署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协议,将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建设一座大型轮胎制造厂。这一项目不仅深化了中埃经贸合作,也标志着埃及汽车产业本地化的重要进展。

8月13日,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在位于新行政首都的政府总部见证了中国赛轮集团(Sailun Group)与埃及TEDA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的索赫纳综合区建设一座总投资约10亿美元(约合500亿埃及镑)的轮胎制造厂。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埃及生意经”系列第123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签约仪式由TEDA埃及首席执行官曹辉和赛轮集团主席石少宏代表双方完成,埃及副总理兼工业和交通部长卡迈勒·瓦齐尔以及SCZONE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出席了活动。

该项目占地35万平方米,将分三期建设,预计在三年内完工。首期工程预计于2026年完成,届时年产300万条乘用车轮胎和60万条卡车及公共汽车轮胎。

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1000万条轮胎,产品将满足埃及国内市场需求并出口至周边市场。

1. 项目背景与意义

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表示,该项目是埃及推动汽车产业本地化的重要一步,体现了公私合作在实现区域领先地位中的关键作用。

他特别提到,埃及近年来在道路、隧道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强了SCZONE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并为连接生产中心与全球市场提供了便利。

SCZONE主席贾迈勒丁强调,轮胎制造是该区汽车产业本地化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

该项目与埃及从东波特赛义德综合区启动的国家汽车制造战略相呼应,旨在打造完整的汽车产业集群。

他还提到,SCZONE近期在中国的推广活动,包括与领先的电动车及电池制造商的会面,促成了此次合作。

2. 赛轮集团实力与全球布局

赛轮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领先的轮胎制造商之一,其前身为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

作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示范基地,赛轮集团集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管理模式于一体。

目前,集团在青岛、东营、沈阳、潍坊及越南、柬埔寨设有生产基地,并计划在青岛董家口、墨西哥和印尼建设新工厂。

截至目前,赛轮集团全球年产能包括27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1.06亿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和44.7万吨非公路轮胎,产品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在埃及建设的轮胎厂将成为赛轮集团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重要制造中心,充分利用SCZONE的地理优势和优惠政策,服务于埃及及周边市场。

3. 中埃经贸合作的深化

近年来,中国对埃及的投资持续增长。

据埃及投资与自由区总局(GAFI)数据,目前约2800家中国企业在埃及运营,总投资超过8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增至120亿美元。

中埃TEDA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平台,已吸引超160家中国企业入驻,涵盖制造、绿色能源和港口等领域。

此外,中埃两国在2025年进一步深化了多领域合作,包括电动车、电子产品、人工智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双方签署了多项谅解备忘录,涉及本地货币结算、货币互换和“熊猫债券”发行等金融合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