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沙特皇家委员会正式将拉斯海尔工业城连接道路改造项目(08C-C08)授予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同金额约2310万美元。
这一项目不仅是中企在沙特东部省朱拜勒-拉斯海尔经济特区的关键基建突破,更通过打通工业区与阿美钻机装配厂的交通动脉,为区域产业协同与经济辐射注入强心剂。
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国地质如何以技术优势抢占中东基建蓝海?其母公司中节能在迪拜的百亿级高端项目又如何与此次突破形成战略联动?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378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单破局:2310万美元打通沙特经济特区“动脉”
在沙特“2030愿景”推动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东部省朱拜勒市拉斯海尔工业区正加速向全球化工与能源装备制造枢纽转型。
8月7日,中国地质斩获的连接道路改造项目(08C-C08),正是这一转型的关键配套工程——项目聚焦朱拜勒工业区现有道路TS7的集中改造,目标直指打通工业区道路218、拉斯海尔工业区高速公路与沙特阿美钻机装配厂三大核心节点。
据沙特皇家委员会规划,该道路改造完成后,将直接串联起朱拜勒传统工业区与新兴的拉斯海尔经济特区,形成“生产-装配-运输”一体化交通网络。
当地物流企业测算,路网优化后,工业区内部货运效率预计提升30%以上,阿美钻机装配厂的设备运输时间缩短近1小时,而朱拜勒化工产品运往拉斯海尔组装线的成本可降低约15%。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一项目将成为经济特区吸引外资的“基础设施名片”:便捷的交通不仅能加速产业集群集聚(如化工装备、新能源材料加工),更能通过联动效应辐射至沙特东部省乃至波斯湾沿岸国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国地质项目团队负责人透露,工程将采用国际领先的道路抗震设计与耐高温材料(适应沙特夏季50℃以上高温),并融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预留接口,为未来经济特区的数字化升级留足空间。
“这不仅是修路,更是为沙特‘工业心脏’搭建血管。”当地经济观察人士评价称。
2. 深耕中东40年:中国地质的“技术出海”底气
此次中标并非偶然——作为中国最早进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自1982年成立以来,已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数千个项目,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及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
其母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CECEP)更是央企“国家队”:作为国内唯一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节能业务覆盖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绿色建筑等领域,近年来加速向海外输出“绿色技术+基建”综合解决方案。
而中国地质作为其全资子公司,在国际项目中始终以“守约、优质、高效”著称——从非洲的水利水电工程到东南亚的矿产开发,其团队擅长在复杂地质条件与严苛气候环境下完成高难度项目,此次沙特道路改造中采用的耐高温材料与抗震技术,正是其技术储备的典型体现。
3. 中节能中东棋局——从迪拜高端住宅到区域总部落地
中国地质的中标,也是其母公司中节能在中东市场持续发力的缩影。
2024年,中节能旗下中节能铁汉生态公司(CECEP Terra)在阿联酋迪拜连签两大标志性项目:
其一为普莱斯特海滨迪拜岛项目,合同金额约2.35亿元人民币,负责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施工及景观工程全流程;
其二更为重磅——与迪拜麦格集团签署云溪项目,合同金额高达50至54亿元人民币,聚焦高端住宅建设领域,双方更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新增合作规模至100亿迪拉姆(约合27亿美元)。
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中国节能在绿色建筑与生态景观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通过“技术+资本”模式深度融入中东城市化进程。
例如,云溪项目采用节水灌溉系统与太阳能光伏屋顶设计,符合迪拜“2040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低碳社区的要求;而普莱斯特海滨项目则通过红树林生态修复与滨海步道设计,成为迪拜滨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业内分析指出,中节能在中东的布局已从单一工程承包转向“全产业链服务”:依托中国地质的基建能力、铁汉生态的绿色技术,以及集团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核心技术储备,其正构建覆盖“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绿色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体系。
随着沙特、阿联酋等国加速推进“绿色经济”转型,这种“中国技术+中东需求”的合作模式,有望成为中企出海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