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2025年10月公布Al-Dibdibah电力与Al-Shagaya可再生能源第三阶段Zone 2太阳能光伏IPP项目500MW短名单,晶科能源与中环新能源领衔的两大联合体强势入围。
该项目位于Shagaya可再生能源公园,30年购电协议将助力科威特能源转型,凸显中企在中东光伏市场的深耕布局。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科威特生意经”系列第23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在石油富庶的中东,科威特正加速能源结构转型,Shagaya可再生能源公园作为其核心引擎,正吸引全球巨头竞逐光伏蓝海。
就在上月,科威特伙伴项目管理局(KAPP)、电力水务及可再生能源部与科威特科学研究院联手宣布,针对Al-Dibdibah电力与Al-Shagaya可再生能源第三阶段Zone 2太阳能光伏独立发电项目(IPP)的500兆瓦(MW)招标,预选出9家联盟或公司。
该项目坐落于杰拉省西部,距科威特城以西不远,预计通过30年购电协议(PPA)锁定收益,由电力水务及可再生能源部担任买方。
这一公告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科威特“科威特愿景2035”框架下,深化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最新一环。早在2025年5月,项目已发出预资格邀请函,如今短名单尘埃落定,标志着招标进入实质阶段——请求提案(RFP)函即将分发给入选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企业的强势表现。
晶科能源(Jinko Power HK)作为领衔方,与科威特本土Combined Group Contracting Company(CGC)联手组团;另一边,中环新能源(Tianjin Zhonghuan New Energy Co.)携手中电国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科威特Mohammed Abdulmohsin Al-Kharafi & Sons,形成中科威特铁三角。
这不仅是中企首次双双入围科威特顶级太阳能招标,更折射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北非的深化印记。晶科能源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中环新能源则以高效硅片闻名,二者均携本土伙伴入局,巧妙平衡技术输出与本地化要求。
科威特Shagaya公园总规划容量逾15吉瓦,涵盖风能、太阳能与储能,旨在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从零跃升至15%。中企入围,不仅抢占先机,还将放大供应链效应:从组件制造到工程总包,中国光伏巨头或注入数百亿美元投资,推动中东脱碳进程。
然而,竞争亦暗潮涌动——沙特ACWA Power、法国EDF与TotalEnergies、阿联酋Masdar等国际劲旅同台竞技,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波动或成隐忧。
更深层看,此举强化了中国在中东能源转型中的话语权:过去五年,中企已承揽埃及、约旦等国逾10吉瓦光伏订单,如在科威特继续胜出,将进一步撬动海湾资金南下,加速“绿色丝路”构建。
展望未来,随着RFP落地,预计2026年项目投产,将为科威特节省化石燃料进口数百亿美元,同时为中企提供稳定现金流与技术验证场。
在全球能源博弈加剧之际,中国光伏“走出去”正从幕后走向台前,这场中东太阳能盛宴,或将成为下一个爆点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