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玻集团近日宣布投资17.55亿元在埃及新建光伏玻璃生产线,日产能达1400吨,此举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链加速向中东北非转移。
继旗滨集团斥资6.85亿美元拟建埃及最大光伏板玻璃工厂、信义玻璃投700百万美元设太阳能玻璃厂后,南玻布局或进一步巩固中国企业在区域的领先地位,推动埃及新能源自主化。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埃及生意经”系列第135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在全球光伏制造产能从中国高度集中向区域多元化加速迁移的背景下,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玻集团)近日传来重磅消息。
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于2025年9月25日召开临时会议,以全票通过《关于投资新建埃及光伏玻璃生产线的议案》,拟投资约17.55亿元人民币,在埃及兴建一条1400吨/日(T/D)一窑五线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并配套四条钢化涂层加工线。
该项目将通过新设项目公司实施,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金融機構融资及潜在外部股东股权参与,建设期预计3年,一旦获得埃及及中国政府审批,即可破土动工。
这一决策源于南玻集团对国际市场动态的敏锐把握。埃及地处中东与非洲交汇处,资源丰富且战略位置优越,正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吸引外资。
非洲国家太阳能板进口量在过去一年激增60%,凸显中东北非地区的巨大需求潜力。
南玻集团作为中国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早年便布局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等产业链,此次出海不仅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延续,更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埃“共享未来共同体”共识的具体行动。
项目落地将显著提升光伏玻璃供应链的区域韧性。目前,中国主导全球逾85%的光伏产能,但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促使产业外迁。
埃及已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热土,先前中国玻璃控股已启动3.13亿元玻璃厂建设,旗滨集团计划投资6.8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建年产24万吨光伏玻璃工厂,预计2026年一期投产并创造3000就业岗位。
信义玻璃则宣布700百万美元投资建太阳能玻璃厂,年产150万吨玻璃及110万吨高纯硅砂。
南玻集团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本地化生产,预计创造就业机会、刺激埃及玻璃与新能源产业升级,并为中国企业开辟辐射中东非市场的桥头堡。
然而,项目并非一帆风顺。潜在风险包括政策变动、国内外审批延误及融资挑战,南玻集团强调将优化资金安排以确保推进。
对行业而言,此举或引发光伏玻璃价格竞争加剧,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最终惠及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南玻集团的埃及布局,不仅是企业逐利的理性选择,更折射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中的战略雄心,在中东北非能源版图上绘就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