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下,中国轮胎巨头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盛橡胶”)近日启动摩洛哥年产6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总投资6.75亿美元。
该项目标志着中国轮胎产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借力摩洛哥地缘优势与贸易协定,瞄准欧美非市场,预计产能翻番至1200万套。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摩洛哥生意经”系列第95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永盛摩洛哥项目正式动工:从备案到建设的关键一步。
2025年10月15日,永盛橡胶在摩洛哥东北部迪乌什省正式启动轮胎工厂建设。
这一项目于今年5月28日完成备案,历经初步行政手续和监管登记后,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工厂初期年产能为6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未来将逐步扩至1200万套,主要出口欧洲、非洲和美洲市场。
该投资总额达6.75亿美元,配备前沿技术生产线,专注于高性能轮胎生产,以满足发达市场技术标准。
永盛橡胶选择迪乌什省作为落脚点,充分利用摩洛哥的战略区位。
该省毗邻地中海,物流便利,靠近欧洲大陆仅14公里之遥。
作为非洲西北部门户,摩洛哥扼守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欧盟、中东和非洲的贸易枢纽。
更为关键的是,摩洛哥与欧盟、美国及多个西非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提供零关税优惠,这将显著降低永盛橡胶的产品出口成本,并规避潜在贸易壁垒。
二、永盛橡胶的全球化棋局:摩洛哥与沙特双翼齐飞。
永盛橡胶的摩洛哥项目并非孤立举措,而是其海外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2024年12月19日,该公司与沙特王国轮胎集团签署协议,投资1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91亿元)在沙特吉赞产业集聚区兴建年产1700万条轮胎的合资工厂。
这一“双线并进”布局,凸显中国轮胎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的雄心。
摩洛哥项目聚焦半钢乘用车轮胎,沙特项目则覆盖全钢商用轮胎,二者互补,形成覆盖欧美非和中东市场的产能网络。
成立于1986年的永盛橡胶,总部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已发展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和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集团。
公司现有员工约6000人,年产半钢子午线轮胎20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600万条,总产能达2500万条,其中出口占比超过70%。
创始人刘占一被誉为山东轮胎业的传奇人物:改革开放初期,他从胶管厂起步,90年代果断转向斜交轮胎生产,推动广饶县崛起为中国轮胎重镇。
2023年,广饶县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产值达407.2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增加值增长22.2%,子午线轮胎产能占全国四分之一。
三、智能制造赋能:永盛的“中国速度”输出海外。
永盛橡胶的海外项目深受其国内智能转型经验支撑。
2023年,公司投资15.1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拆除原有估值2亿元的厂房设备,建成从密炼到硫化全流程自动化的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总监郝玉峰介绍,该工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条形码系统确保产品质量追溯,智能运输车精准调度,机械手臂提升效率,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改造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30%,人工成本降低60%,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这一模式将被复制到摩洛哥工厂,确保高性能轮胎的生产标准。
2025年第一季度,永盛橡胶外贸订单达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18英寸以上轮胎成为增长主力。
公司坚持“品质为基,速度制胜”战略,推出多款轻型、中型增强型载重轮胎和高档轿车轮胎,赢得国内外信赖。
四、摩洛哥成中国轮胎“出海”热土:森麒麟范例与产业链协同。
永盛橡胶是继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麒麟”)后,第二家在摩洛哥建厂的中国轮胎企业。
森麒麟项目总投资4.9亿美元,于2023年10月动工,2024年9月首批17英寸和18英寸轮胎下线,年产1200万条高性能乘用车轮胎。
选址丹吉尔科技城,距非洲最大集装箱港仅35公里,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
2024年,森麒麟收入85.11亿元,同比增长8.53%;归母净利润21.86亿元,同比增长59.74%。
其“黄金三角”全球产能布局(中国、泰国、摩洛哥)有效分散贸易摩擦风险。
摩洛哥政府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大吸引力:如丹吉尔科技城企业前5年免缴公司所得税、进口关税及出口税,显著压缩运营成本。
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也蜂拥而至。
中信戴卡作为全球铝车轮龙头,在摩洛哥设厂生产铝车轮和底盘零部件,服务前12大汽车制造商,其铝车轮销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
近日,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投资14.85亿元在摩洛哥建胎圈钢丝和钢帘线生产基地,一期产能各4万吨,总投资8.5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
这些项目协同完善摩洛哥汽车产业链,推动当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升级。
五、展望:中国轮胎产业借“一带一路”重塑全球格局。
永盛摩洛哥工厂的启动,不仅是企业层面的里程碑,更是中摩经贸合作的缩影。
2025年8月,有报道指出,中国企业正加速摩洛哥汽车投资,涵盖电子和轮胎领域。
随着产能释放,永盛橡胶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在欧美非市场的份额,推动中国轮胎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智造”转型。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这一项目彰显了中国轮胎产业的韧性和前瞻性,或将激发更多企业“出海”热情,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