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OPEC核心成员与全球最富裕的石油国之一,科威特却在2025年深陷“拉闸限电”困境。人口激增、极端高温、老旧电厂维护滞后,让这个海湾国家不得不向居民区轮流停电。
2025年年11月,科威特电力部高官透露,正与多家国际巨头谈判一项放电功率高达1.5GW、总储能4-6GWh的超级电池储能项目。
若落地,将一举成为中东地区最大规模储能部署。曾经靠烧油烧气的科威特,正被迫用“电池”给电网打补丁。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科威特生意经”系列第25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一、拉闸限电:石油富国的尴尬现实
2024年以来,科威特电力短缺已从偶发事件演变为常态化危机。
2024年夏季,科威特首次在多年后重启“计划性轮流停电”;2025年4月2日,因电厂检修叠加气温骤升10℃,工业与农业区一度被临时断电近两小时;进入11月,峰值用电仍远超装机容量,居民区限电时段被精确到“上午11点至下午5点”。
供需缺口究竟有多大?科威特电力部虽未公布最新峰值负荷,但市场估算2025年夏季峰值已逼近20GW,而实际可用容量长期在16-17GW徘徊,缺口高达15%-20%。
更尴尬的是,作为全球人均石油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科威特却在2024年夏季首次通过海合会电网从邻国紧急进口电力,并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订每年300万吨LNG进口协议——用更高成本的进口天然气来填补本土发电缺口。
二、电池储能:从谈判桌到中东之最
2025年11月10日,科威特电力与水资源部负责项目的高级官员Adel Al-Zamil向媒体确认:一项放电功率最高1.5GW、总储能规模4-6GWh的巨型电池储能系统(BESS)已进入深入谈判阶段。
“画面越来越清晰,很快会有结果。”他虽拒绝透露谈判对象,但市场普遍猜测参与方包括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韩国LG、三星SDI以及特斯拉等全球头部储能企业。
若以6GWh计,该项目单体规模将大幅超越目前中东最大储能项目——沙特红海新城5.3GWh系统,一举跃居区域第一、全球前五。其
核心作用是“削峰填谷”:在午后空调负荷高峰时快速放电1.5GW(相当于1-2座大型燃气电厂瞬时出力),持续4小时以上,极大缓解电网压力;夜间低谷时段再用富裕燃气发电进行充电,形成闭环。
三、政治破局:四年“无议会”窗口期
长期以来,科威特因议会与政府持续博弈,导致数十个能源基建项目被搁置。2024年,埃米尔谢赫·梅沙勒宣布解散议会并暂停部分宪法条款四年,这一罕见举措直接扫清制度障碍,能源项目审批与招标节奏骤然提速。
典型案例包括:
1.Al-Khairan一期1.8GW燃气电厂已于2025年9月公开招标;
2.Shagaya可再生能源一期1.1GW(风光储一体化)预资格审查完成;
3.2025年11月16日最新公告,Shagaya三期Zone 2·0.5GW光伏IPP项目正式向六家国际财团发出投标邀请,参与者包括晶科+马斯达尔联合体、EDF Renewables(原ACWA Power)、TotalEnergies等。
在四年“无议会”窗口期内,科威特计划新增装机超过5GW,其中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四、能源转型:被迫提速的现实主义路径
科威特早在2017年就提出2030年15%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但截至2024年底实际占比仍不足1%。本次巨型储能项目并非单纯“追潮流”,而是现实主义下的最优解:
1.建设周期短:相较于新建燃气电厂动辄4-6年,电池储能最快18-24个月即可投产;
2.选址灵活:可直接建在负荷中心,减少输电损耗;
3.调峰能力强:1.5GW放电功率能在数秒内响应,远超燃气电厂冷启动时间;
4.与光伏深度协同:为后续Shagaya等大规模光伏项目消纳提供保障。
更深层逻辑在于,科威特正面临石油收入下滑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挤压。2024财年非石油收入占比首次突破40%,政府急需控制电力补贴支出(目前占财政支出近10%)。储能+可再生能源组合可在中午光伏高发时段替代昂贵燃气发电,显著降低发电边际成本。
五、展望:中东储能竞赛的科威特样本
科威特6GWh储能项目只是起点。沙特NEOM、阿联酋已先后宣布10GWh以上级储能规划,海合会国家正集体进入“电池时代”。
对科威特而言,这不仅是补基础设施短板,更是被迫开启的能源转型第一步——当石油不再能无条件保障电力供应时,连最保守的海湾产油国也必须向技术要答案。
在2026年Al-Khairan、Shagaya等一大批新电源点陆续投产前,这座即将诞生的中东最大“超级电池”将成为科威特电网最关键的“救火队长”。
一个传统石油富国用最现代的储能技术对抗缺电危机,本身就是2025年全球能源版图最戏剧性的注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