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2030愿景”驱动下,水泥业绿色转型浪潮涌动。北方地区水泥公司近日斥资870万美元,授予中国中国中材海外发展公司EPC总包合同,打造图赖夫市20MW太阳能电站。该项目预计2026年投运,将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凸显中资在海湾能源领域的强势渗透。
沙特阿拉伯作为中东石油巨擘,正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兑现“2030愿景”中50%电力来自清洁源头的承诺。水泥行业作为高耗能重镇,成为这一变革的先锋战场。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401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北方地区水泥公司(Northern Region Cement Company,以下简称北方水泥),作为沙特北方水泥生产龙头企业,近日披露,将投资870万美元(约合3263万沙特里亚尔),与中国中材海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材海外”签署工程、采购与建设(EPC)总包合同,兴建一座20MW太阳能光伏电站。
该电站选址图赖夫市(Turaif City),项目周期仅10个月,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全面投运,可为北方水泥工厂提供稳定清洁电力,助力其运营成本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一签约并非孤例,而是中东水泥业拥抱光伏的缩影。早在2024年11月,邻近的Al Jouf水泥公司便与法国能源巨头Engie携手,启动22MW太阳能项目,覆盖其25%的用电需求。
北方水泥的此次选择,却将聚光灯转向东方:中国中材海外隶属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为主营业务,已深耕“一带一路”沿线逾20载,在中东累计承建数百MW光伏与基础设施项目。其国际团队精通本地法规与供应链,合同覆盖从土建到设备安装的全链条,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事件背景更需追溯到全球能源地缘博弈。沙特正面临油价波动与气候压力双重夹击,迫切需多元化能源结构。中东水泥业年耗电量庞大,传统化石燃料依赖已成瓶颈。
北方水泥此举,不仅是为自身“减碳”铺路,更是为整个海湾工业注入绿色动能。中国企业如中国中材海外的入局,填补了西方供应商在成本与执行力上的空白——相较Engie等欧美巨头,中资往往以更具竞争力的报价与本土化团队取胜。
行业影响深远。这一合同标志中资在MENA(中东北非)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张。2025年以来,中国光伏组件出口中东占比已超40%,中国中材海外的成功或将撬动更多沙特工业项目。
专家指出,此类合作可降低区域能源进口依赖,推动本地化就业与技术转移。但潜在冲突也隐现:中资低价策略或引发欧美供应商反倾销质疑,沙特本土企业间竞争加剧,或重塑供应链格局。
展望未来,随着沙特新增数百GW光伏容量规划,中企“出海”脚步或将提速。北方水泥的这一笔,不仅是870万美元的交易,更是中沙能源合作的里程碑——在沙漠绿洲中,东方智慧正悄然点亮中东的可持续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