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中国新兴铸管公司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艾因苏赫奈工业区的球墨铸铁管道生产工厂正式投产。
次日(5月14日),该公司签署了总值4700万美元的四项出口合同,分别涉及科威特、伊拉克、突尼斯和约旦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标志着埃及推动工业本地化和出口增长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据《埃及金字塔报》(Al-Ahram)报道,此前一天,新兴铸管还签署了一份价值3900万美元的沙特阿拉伯项目合同,使其埃及工厂确认的出口订单总额达到8600万美元。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埃及生意经”系列第98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工厂投产与出口合同签署
新兴铸管埃及工厂由中埃泰达工业开发公司开发,占地27.0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美元,年产能达25万吨球墨铸铁管道。
该项目自2024年3月签约,4月奠基,2025年5月投产,展现了高效的建设与运营能力。
据新华社报道,工厂可直接创造700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220个岗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5月14日,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管理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公司高管及中埃泰达代表出席了出口合同签署仪式。合同细节如下:
(1)伊拉克:2000万美元,用于巴格达水站项目。
(2)科威特:850万美元,供应科威特公共住房福利局(PAHW)项目。
(3)约旦:1200万美元,服务于伊尔比德省项目。
(4)突尼斯:650万美元,支持SONEDE水务项目。
此外,新兴铸管与法国威立雅(Veolia)环境服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和市场研究领域展开合作。据《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这一合作旨在提升新兴铸管在全球水务市场的竞争力。
2. 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在工厂揭幕仪式上表示,新兴铸管项目是埃及工业本地化战略的典范。球墨铸铁管道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过去多依赖进口。该工厂的投产不仅减少进口支出,还通过出口满足中东和北非市场需求。他强调,政府将继续支持SCZone吸引工业和物流投资,目标是将经济区打造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
瓦利德・贾迈勒丁表示,SCZone近年来已签署274个项目合同,覆盖港口和工业领域,2025年被视为“项目落地之年”。据路透社报道,SCZone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和提供税收优惠,吸引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大量外资。新兴铸管项目的快速推进,体现了SCZone高效的协同机制。
3. 区域影响与未来展望
新兴铸管埃及工厂的投产和出口合同的签署,不仅提升了埃及的工业能力,也增强了其作为区域贸易中心的地位。
据《埃及每日新闻》(Daily News Egypt),SCZone的战略位置连接红海和地中海,使其成为中东、非洲和欧洲市场的理想生产基地。
新兴铸管的出口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埃及在全球基础设施供应链中的角色。
分析人士指出,新兴铸管与威立雅的合作可能为埃及引入更多先进技术,促进本地技术转移。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评论称,中国企业在埃及的投资正从传统制造业扩展到技术驱动领域,为当地经济多元化提供动力。
展望未来,SCZone管理局计划推动更多投资协议,重点实现产业本地化、技术转移和出口增长。新兴铸管埃及工厂的成功运营,为其他外资企业树立了标杆,也为埃及实现“2030愿景”中的经济目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