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与中国企业在2025年9月25日的北京中沙商务论坛上签署42项投资协议,总值超1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涵盖智能车辆、能源、医疗设备等前沿领域。此举标志着中沙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协同,释放巨大投资潜力。
9月25日,北京中沙商务论坛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沙特工业与矿产资源部长班达尔·阿尔霍拉耶夫(Bandar Alkhorayef)见证了沙特与中国企业签署的42项投资协议,总额超过17.4亿美元。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394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这些协议覆盖先进制造业、智能车辆、能源解决方案、医疗设备、矿产资源等多个高增长领域,彰显了两国在全球经济转型中的战略雄心。
阿尔霍拉耶夫在论坛上指出,2024年中沙双边贸易额已达403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1070亿美元),较十年前增长一倍以上。
沙特作为中国燃料、石油化工及先进材料的主要供应商,稳居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地位;而中国则是沙特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涵盖机械、电子、运输设备及消费品。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显示出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024年,中国对沙特投资同比增长约30%,总额突破3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82亿美元)。目前,超过750家中国企业在沙特运营,广泛参与NEOM未来城、朱拜勒及吉赞工业城等重大项目。
与此同时,沙特对华投资也超过80亿沙特里亚尔(约21亿美元),并通过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与多家中国金融机构签署了总值50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助推双方在高端制造业及金融领域的合作。
阿尔霍拉耶夫强调,沙特“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在提升互联互通、扩大贸易及构建韧性工业体系方面高度契合。沙特国家工业战略聚焦12个优先子行业,包括食品、制药、国防等国家安全相关领域,以及依托油气、矿产等资源优势的产业。
此外,沙特凭借连接三大洲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的理想跳板。论坛期间,双方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前景,为未来合作注入新动能。
沙特矿业领域的改革成效显著,其全球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力指数排名从第104位跃升至第23位。
阿尔霍拉耶夫在与20余家中国矿业企业的战略会议上表示,沙特阿拉伯盾地区(占国土面积约三分之一)矿产资源估值从1.3万亿美元增至2.5万亿美元。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合作在资源勘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将在整个矿业价值链上深化联合投资。
此次论坛签署的协议中,沙特与京东方科技集团在显示屏技术达成合作安排,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企业东土科技在智能工业控制技术上建立合作,与新紫光集团在半导体领域达成了谅解备忘录。
这些合作旨在将先进技术本地化,推动沙特工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阿尔霍拉耶夫还与中关村发展集团探讨了在先进制造、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计划,中关村拟在利雅得设立运营中心,助力沙特国家工业发展和物流计划。
阿尔霍拉耶夫向中国企业发出邀请,参加2026年1月13日至15日在利雅得举办的第五届未来矿业论坛。这场论坛将进一步展示沙特在矿业和工业领域的投资机会,推动全球矿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沙经济合作的加速,不仅为两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的双轮驱动下,中沙正携手打造一个更加紧密、多元、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未来潜力无限。